迎风而立,自强不息
该期间,嘉定县手工业联社在“大跃进”运动的冲击下,“文革”动荡期,仍守住初心,克服物资困难,坚持劳动生产,做力所能及的事,并不断发展壮大。
1957年:嘉定县手工业联社大力开展修旧利废活动,积极贯彻“手工业为农村经济服务”的方针,完成工业总产值931.7万元,供应铁木农具404822件,修理主要农具31351件。
图片 (修理的农具)
1958年9-12月:根据发展地方工业,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同时并举的方针,进行“转厂过渡”。先后将铁、木、五金修配、毛巾等20户手工工业合作社分别转为地方国营和社办企业;南翔农具厂、娄塘农具厂等新建厂下放给所在公社;缝纫、上鞋等社(组)和流动手工业者移交所在公社管理。
1958年12月:嘉定县手工业联社并入县工业局,办公地点位于嘉定县北下塘街61号。
1959年1月:嘉定县手工业联社地址迁至南大街294号。
1959年5月,嘉定县参加全国人民公社工业展览会,展出“为农业生产服务”、“支援农业技术改造”、“为人民生活、为城市大工业和出口服务”、“为农副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”的150余种产品及手工业品。体现党的办工业的方针政策。
1959年:由于部分手工业社(组)下放后,挤掉了一些人民生活必需的产品,造成市场脱销;修理服务门市大多并掉,使手工业产品品种减少,质量下降。是年10月,中共中央和上海市委发出了关于恢复和发展手工业生产的指示。12月,嘉定县手工业联社从工业局划出,恢复原来组织。县政府设手工业管理科,与县联社二块牌子,一套班子。
1960年1月:嘉定县手工业联社迁址至嘉定县南大街永康桥南124号。
1961年:嘉定县开展工业体制改革和整顿工作,逐步将1957年转为公社、镇办的工业恢复手工业,59种手工业产品恢复生产。为了加强为农服务,开办了生建五金厂和嘉定船厂。
是年5月,嘉定县手工业联社迁址至清河路50号。
1962年6月:嘉定县手工业联社迁址至清河路49号。
1963年5月:召开嘉定县手工业联社第二届社员代表大会。
1964年:嘉定县手工业联社主要抓直接为农业生产和为人民生产服务的产品。全年工业总产值2862万元,比1957年增长1.8倍,比1949年年增长6.5倍。。
1965年:嘉定县手工业联社涵盖了铁、木、竹农具等27个行业,24个品种,生产企业107户,从业人员6393人。
(1966-1976文革期间,摘取部分年度信息。)
1970年3月:为了精简机构,嘉定县工业交通局与县手工业局合并,成立“嘉定县工业交通局革命委员会”。
1972年1月,“嘉定县工业交通局革命委员会”两局分开,改为“嘉定县农机工业局”。同年3月,成立中共嘉定县农机工业局委员会,恢复了党的组织领导。
1972年4月:建办职工幼儿园(北大街53弄20号)
1975年:嘉定县农机工业局局属企业开展整顿,健全内部岗位责任制。
1976年:工业总产值从1966年的2849.4万元提高到7282.2万元;劳动生产率从6100元提高到11260元;利润从549.1万元提高到1375.5万元。
1977-1978年:嘉定县农机工业局内掀起工业学大庆热潮。其中全民企业1户,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23%,利润年均递增10.28%;集体企业20户,总产值年均递增15.78%,利润年均递增20.4%。
图片 (嘉定县革命委员会农机工业局学大寨,办大庆式企业先进单位、集体表扬名单)